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星耀三湘

吴振:奋力奔跑在新征程上

一朝入伍,军魂永驻。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吴振始终不忘为民初心、不改军人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新的荣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铮铮誓言。


2000年,18岁的吴振告别学校,怀着一个英雄梦,来到军营。

2010年3月10日凌晨,陕西省子洲县双湖峪镇石沟村村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屋后的山体突然滑塌,瞬间将依山而建的三栋三层窑洞式小楼掩埋,居住在此的19户44名群众被土石掩埋。正在武警部队服役、担任中队长的吴振迅即带领15名官兵,第一时间赶到出事地点。零下17摄氏度,吴振和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展开生死营救,连续奋战54小时,经过多方努力,被滑塌山体掩埋的44名群众全部搜出,17人得以生还。

入伍15年,吴振先后担任排长、中队长、助理员、战勤参谋等职,先后参加过世园会安保、“神舟”系列飞船整流罩搜救安保和多次抢险救援重大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连续5年被总队、支队表彰为“优秀警官”。

2015年,吴振转业后安置到省委办公厅,面对陌生工作环境,他虚心向领导和周围同志学习、讨教,很快熟悉工作,进入了角色。

2018年初,省委办公厅选派驻施溪村扶贫人员工作启动,驻村时间三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吴振毫不犹豫,当即向组织请战,被批准担任怀化市沅陵县施溪村扶贫队队员。

施溪村这个千年苗寨,在武陵山脉南麓的群山之中。这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空白,过去群众大都住小木屋、喝望天水、走泥巴路。

2018年3月,吴振打起背包来到施溪村,开启了扶贫之旅。

驻村第一天,吴振一放下背包就开始走村串户,了解村民们的情况,走一路记一路,走到深夜,笔记本已经写得密密麻麻。

从进村那天起,每月走访一遍贫困户,成为吴振雷打不动的铁律。全村173户656人贫困户的情况,他了如指掌。

生态养猪猪满圈,油茶低改果满园,桶装养蜂蜜满罐……施溪村渐渐形成“户分散养殖,村保价收购,厂集中加工,社统一销售”的集约态势。

3年,2座桥梁横跨草塘河两岸,15.6公里公路缠绕山岭,2.5公里灌溉渠整修,72栋危房完成改造,年出栏生猪5200头……施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实现从零到130万元的跨越……

谈起施溪村的变化,村民无不称赞省委办公厅驻村扶贫队,无不对队员吴振称赞。

扶贫归来,组织上找吴振谈话,拟让他到省保密技术服务中心工作。“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接受了新的挑战。

为尽快让自己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吴振认真学习保密相关知识,掌握各类保密设备性能,主动向技术专家请教、向兄弟单位学习,积极争取技术、资金、人力支持,组建了一支集涉密载体销毁、保密教育实训、专项服务保障、涉密设备维修维护和涉密数据恢复于一体的保密技术服务保障队伍。

“为让保密教育生动形象、入脑入心,必须实现场景化教学。”他日夜加班加点,搜集攻防演练典型案例,反复研讨演示方案,经过四个月的艰辛努力,成功升级改造了保密教育实训平台。

平台自建成以来,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九大湖南专题保密教育、省委党校干部学习班、金融和高科技企业高管培训工作、外省人员来湘考察学习等,培训人员达4万人次。外省同行前来学习考察时称赞“湖南省保密教育实训平台的建设和使用,秉承了精益求精的‘工匠心’,凸显了绝对忠诚的‘保密魂’,讲好了红色革命的‘湖南话’

转业到地方9年多来,吴振一如在部队一样风风火火,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他的努力奋斗,受到群众广泛赞扬,也得到了组织上的充分肯定:2016年被省委办公厅机关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荣获个人三等功,被沅陵县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所带团体获得“省直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2023年组织创作的微视频《窃密如影随“行”,保密人人有责》获全国保密系统二等奖,2024年度湖南省最美退役军人

军装虽脱,军魂犹在。吴振又抖擞精神,以军人的姿态在新征程上奔跑。

 foot
网站链接

主办单位: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备案号:湘ICP备202101769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83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762号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网站联系电话:0731-8593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