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市州工作

湘西吉首:一句话一份承诺 义务守护烈士墓27年

“仁旺,我走了以后,你要继续替我守护好这个公墓,照护好这些烈士。”

“好,我答应你,你交代我的事我一定做好,请您放心!”

1998年,知晓自己时日无多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向明德站在台阶上,拉着彼时还年轻的张仁旺的手,郑重地将义务守护麻扎渔梁烈士公墓的任务交给了他。

27年过去了,张仁旺早已将守护公墓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无怨无悔地践行着当时的承诺。


义务守墓人张仁旺在擦拭麻扎渔梁烈士公墓墓志铭

2月28日,被春日气息氤氲着的村庄静谧祥和,吉首市河溪镇新建村的麻扎渔梁烈士公墓前,被风吹落的松柏果掉落了一地。瘦小的张仁旺默默地清理着,时不时望一眼几十米高的松柏,又用手来回抚摸着粗糙的松柏树。

“这几棵松柏树都是我学生时代栽下的,那是1974年,到现在有51年了。”今年张仁旺就要61岁了,他的头发已有些许发白,双手因长期劳作而开裂、长满老茧。许是想起了自己10岁时栽下松柏树的记忆,张仁旺有些走神。

新建村位于吉首市与泸溪县的交界处,一条峒河穿村而过。从张仁旺的老家到这座公墓要坐船。少年时,张仁旺经常听船夫讲述那段壮烈的抗匪护盐英雄事迹。

“那是1950年的春节前夕,为了保障吉首人民正常的节日生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一三九师四一六团的战士们在王贵来的带领下,护送一支装满物资的船队溯峒河由泸溪进入吉首,当时……”张仁旺回忆起船夫讲给他的那些事迹,尽管他已讲过上千次,然而讲到动情处他依然难掩激动。

“我当时想,这里埋葬的是24位年轻的战士啊,他们为了湘西人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亲人甚至不知道他们埋在了哪里。我们湘西的战士们也有些永远留在了他乡,我希望他们在外也会有人给他们第二个家。”张仁旺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他们的亲人守护好他们。

1981年,为了纪念英烈,吉首市政府提出在麻扎渔梁修建烈士公墓。当时,张仁旺是村里的民兵营长,他主动帮忙收集烈士遗骸,运砖垒瓦,也因此结识了第一代守墓人——抗美援朝老战士向明德老人。

“向明德当时年事已高,他是抗美援朝老战士,我对革命战士又向来心怀敬佩,所以就经常去帮忙守墓,照顾他的起居。”说起向明德,张仁旺充满怀念,也是在他的影响下,张仁旺坚定了守护公墓的决心。

1988年,选择回家终老的向明德走后,张仁旺毅然接过了守墓的责任。就这样,张仁旺踏上了漫长的守墓生涯。从此,峒河岸边,多了一位执着的守墓人。

“当时公墓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每次过来都要坐船,为了更好地守墓,我就搬到了这里,在这里边搭了一个草棚,当时没水没电,条件确实比较艰苦。”回忆起当初,张仁旺依然感慨。

“这期间也有人讽刺我说:‘你脑子进水了,守着几块破石头干什么’,我就回他:‘那不是进水,那是进血,解放军战士的血流进了我的心里’。”张仁旺坦言,一开始,他的妻子和旁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守着这个公墓,但他始终坚守信念,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要算经济价值,那是吃亏的,但是你要算这个精神价值,他们命都没了,而我只是守护他们,是值得的。”他说。

如今,他的妻子与家人也与他一同守护英烈,与英烈为邻,日复一日清扫墓地,修剪杂草,接待祭奠的群众,向他们讲述英烈们的英勇事迹。他的付出,也让公墓焕发出新的生机,当地有关部门先后4次对公墓进行整修,现在的麻扎渔梁烈士公墓早已成为当地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基地。

“守护公墓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哪怕为他付出一切我都不后悔,我会继续把它做好,把这件事传下去。”一生践一诺,以身守忠骨。张仁旺用27年的细心守护,时刻诠释着“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的雷锋精神。

麻扎渔梁烈士公墓前,张仁旺10岁时栽种的青松依然挺立着。他把自己,也挺立成了一棵松柏的姿态。

 foot
网站链接

主办单位: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备案号:湘ICP备202101769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83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762号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网站联系电话:0731-8593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