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湖南日报2025年7月24日03版丨从将军故里到双拥模范城 ——续写军民鱼水情深的浏阳答卷

温暖的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兵哥烟花”照亮创业梦想,3.6万张优待证传递城市温度……在浏阳这片诞生了30位开国将军的红色热土上,新时代的双拥故事正在续写:以创新机制构建全方位关爱体系,用就业扶持政策点燃退役军人奋斗引擎,办好民生实事温暖万千兵心,让尊崇之光洒遍每个角落。

以机制创新构建全方位关爱体系

“周叔,您最近身体还好吗?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尽管开口……”7月22日一早,浏阳文家市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孙长根就开始走访老兵。站里的工作台账上,密密麻麻记录着300多位服务对象的急难愁盼。

在浏阳,像这样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遍布城乡,359个服务站点织就了一张覆盖市、乡、村三级的服务网络。

从“返乡第一课”到常态化走访帮扶,从抚恤优待到就业创业孵化,浏阳用一系列创新举措构筑起全方位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这些举措不仅夯实了对军人的尊崇之路,更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拥军氛围。”浏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易志坚介绍,近年来,浏阳先后迎接1609名退役子弟兵光荣回乡,发放各类优抚资金7.3亿元,与驻地部队、浏阳河船、浏阳舰常来常往、互动频繁,积极回应官兵所需所盼,300余名转业军人和随调军属实现100%阳光安置。

7月22日上午,淮川街道双拥示范街的意德钟表店里,64岁老兵鲁大根正在享受购物折扣:“年轻时光膀子修铁路,现在买表能打折,这份心意真暖。”

在浏阳,“拥军”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实惠。全市32个乡镇的“双拥示范街”上,5190个商户列出优待优惠9120余条,形成“政府引导、商户让利、军人受惠”的良性循环。

除了精心打造双拥示范街,浏阳多部门同向发力,出台了全域优待清单,在全省率先成立优抚医院、法援平台、就业创业孵化中心,开设专属窗口、绿色通道,“将星号”公交专线,让军人和退役军人倍感尊崇。

用就业扶持政策点燃退役军人奋斗引擎

夜幕下的浏阳河畔,万千烟花璀璨绽放。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站着一位特殊的策划者——退役军人卜建辉。他创办的“兵哥烟花”,诠释着浏阳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力度,也改变了许多老兵的命运。

卜建辉回忆创业初期的艰难时,特别感谢政府的帮扶——浏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浏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部分场地提供给公司作为初创运营场地,两年省下10多万元;招聘退役军人还能享受税费减免。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为兵哥烟花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不能马虎,每一个老兵都要关心到位。”浏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易志坚介绍,近年来,浏阳通过就业创业促进会、创业导师团等平台,帮助2430余名退役军人及家属就业上岗,支持660余名老兵参与创业。

“我们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易志坚表示,通过“志智双扶”的工作路径,浏阳已扶持指导30余个退役军人创业团队,让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领域大显身手。

办好民生实事让尊崇关爱可感可及

走进浏阳市中医医院优抚病房,87岁的退役老兵刘伏威床头一张特殊的红色卡片格外醒目,上面印着五角星和“优抚对象”的字样。老人手腕上,也系着“优抚对象”字样的特殊腕带。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浏阳已成常态。2023年优抚医院挂牌以来,累计已为优抚对象提供免挂号服务超2.1万人次,优抚补助减免费用约131万元。

为了让军人荣誉看得见、摸得着,浏阳在优待政策落实上下足了功夫。自2022年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全面推进优待证发放工作,累计完成建档立卡3.8万余份,发放优待证3.6万余张,数量居长沙首位。2023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31个部门出台专项文件,推出了169项拥军优待政策,包括荣誉激励、生活、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方面。

浏阳河畔的“兵哥烟花”,照亮了大街小巷的拥军标牌。从机制创新激发社会活力,到精准扶持点燃创业梦想,再到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浏阳用扎实的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的浏阳答卷。这座城市的双拥故事,正如这奔流不息的浏阳河水,蜿蜒向前,永远温暖。

相关阅读:从将军故里到双拥模范城 ——续写军民鱼水情深的浏阳答卷

 foot
网站链接

主办单位: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备案号:湘ICP备202101769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83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762号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网站联系电话:0731-8593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