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2025年7月20日03版丨陈锡纯:捍国骋长空,千秋壮国魂
“吾辈热血青年,何堪忍此奇耻大辱。吾意已决,誓为祖国的尊严而战,为民族的生存而战,一旦需要时,即使付出生命亦在所不惜……”
这段心忧国家命运的文字出自于抗日名将陈锡纯烈士的一封家书。寥寥数语,不仅道出了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铁血丹心,更彰显了他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民族气节。
7月8日,陈锡纯侄儿陈友明接受采访,向记者娓娓讲述大伯的英勇事迹。
陈锡纯1915年9月出生于长沙县格塘乡华林村(今属望城区)一个贫寒农家,家中共有兄弟姐妹10人,生计艰难。其父以耕种和烧炭谋生,省吃俭用,设法送子女上学读书。
少年的陈锡纯学习勤勉,品德优良,先后就读于邻近的青峰乡大山殿第十三国民学校、青峰山第四高级小学。1931年秋,陈锡纯考入长沙广益中学。
此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局动荡之际,陈锡纯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痛感祖国大好河山沦丧。他给家里写信道:“现在日本侵略我国有加无已,我决心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去。”
陈锡纯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南京中央宪兵学校,继而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步兵科学习,后被选送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第五期甲班轰炸科学习飞行技术,决心当一名优秀抗日飞行员。1936年10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南昌空军第二大队九中队见习,次年1月任少尉飞行员。
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淞沪一带形势日趋紧张,陈锡纯所在的空军大队驻安徽广德机场,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时刻待命出击。
1937年8月19日,这是淞沪会战全面打响的第六天。陈锡纯所在的空军第二大队奉命从广德机场起飞,轰炸日军在上海白龙港的第三舰队。日军这支以“出云舰”为旗舰的第三舰队,不仅用舰炮支援日军的陆地战斗,而且还掩护及运送后续到达的日本陆军由海上登陆,对淞沪战场构成很大威胁。
上午9时,陈锡纯和战友分别驾驶7架“诺斯罗谱”轰炸机驶向上海领空。当我方机群飞临白龙港上空时,敌舰立即扬起高射炮对空轰击。7架“诺斯罗谱”立即散开,形成伞面状罩着江面上的日本军舰,与此同时,十几艘敌舰慌乱地在江面不停地旋转,摆动舰身,以躲避轰炸。
怀着对日寇的满腔仇恨,陈锡纯和战友们驾驶飞机加足马力,对准敌舰俯冲而下,掷出了一颗颗重磅炸弹。不一会,日寇一艘二等巡洋舰中弹爆炸,其余敌舰见大势不妙,在海面上走着“之”字形,向大海逃遁。
这时,6架“诺斯罗谱”在远处空中盘旋,他们等待陈锡纯与战友同驾的“904”号一起返航,不料“904”号突发故障,尾部冒出黑烟,脱离了队形。
千钧一发之际,陈锡纯与战友交换了意见,决定用飞机撞向日寇的军舰。随后,他俩选择好角度,带着没有投放的炸弹,从2000多米的高空以最大速度笔直对准一艘日寇巨舰俯冲而下。
霎时,敌舰倾侧,随着一阵天崩地裂的爆响,“904”号与日寇巨舰一同沉入江底,陈锡纯壮烈牺牲,时年23岁。
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陈锡纯为革命烈士,英名被镌刻于南京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的纪念碑上。
“大伯去世得早,我自幼没见过他。”68岁的陈友明老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大伯英勇杀敌的光辉事迹在老家口口相传,“这么多年过去,大伯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始终清晰而高大。”
相关阅读:陈锡纯:捍国骋长空,千秋壮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