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电视台 · 头条新闻2025年3月13日丨“兵支书”刘红卫:打造温馨家园 擦亮养老品牌
前段时间,我们节目报道了岳阳市湘阴县瓦窑湾社区通过探索志愿服务+互助养老新模式,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而带领社区取得如此成绩的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卫红,是一位退伍军人。作为一名“兵支书”,把这个普通社区打造成当地明星社区他究竟有着怎样的秘诀呢?
“听说你们有一个场地,红白喜事对外服务,朋友委托我来问问?”“社区确实是有一个这样的场地,但是主要是针对瓦窑湾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记者来到瓦窑湾社区的时候,正巧碰到刘红卫的两位战友受朋友之托,前来租借社区里操办红白喜事的礼堂,没想到他们被刘红卫当面婉拒了。
“瓦窑湾是原湖南省二纸板厂,这个社区,是做得比较好,在我们县城还是算比较好的,算排得靠前的。”刘红卫的战友刘文惠向记者介绍道。
对战友,刘红卫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他担心让外人到小区来办红白喜事,会打扰社区里的老人休息。1983年,刘红卫响应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淬炼4年后,来到湖南省第二纸板厂工作。后来企业历经改制,成立了现在的瓦窑湾社区。2009年,刘红卫通过换届选举回到社区工作时,就深知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湖南省第二纸板厂成立于的1970年,当时来的都是一批热血青年,大概就是20、30岁的年纪,通过50多年的时代变迁,当初进厂的这一批热血青年,现在就都已经进入老年,所以社区如何服务好这一批的群体,就是我们社区两委的中心工作。”刘红卫说。
瓦窑湾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中老年人的比例占40%以上。而企业改制之后,许多下岗职工和年轻人纷纷外出另谋生路,社区还有不少留守老人。如果不做好养老服务,不仅社区工作不好开展,甚至会影响到当地社会的稳定。通过调研和征求居民意见,刘卫红同社区“两委”委员经过商量后,决定在社区办一个“长者饭堂”,首先解决留守老人“吃饭难”、“做饭难”的问题。
“没有现成的模式,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第一个压力来自于我们的上级领导,对于这个要投入多少钱?这个社区会不会负债?老百姓质疑这个事情能持续多长时间?优惠措施有多大?”刘红卫细数着当年开展工作的阻力。
场地问题好解决,“长者饭堂”就设在社区自己的临街门面。资金不足,刘红卫就发动大家集思广益,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刘红卫介绍,“第一个是社区自己的投入,第二是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第三是募捐,第四是老百姓实际的购买,比如食堂三菜一汤,60岁以下的收费12元,60岁至80岁收费9元,80岁以上的是7元。”
“长者饭堂”之所以能够建成,并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关键还是在“人”。每天,都有穿着红马甲的社区志愿者到长者食堂来义务劳动。在刘红卫的领导下,瓦窑湾社区成立了三支志愿者服务队,穿红马甲的“夕阳红”亲情服务队,穿蓝马甲的技术服务队和穿迷彩服的应急服务队,刘红卫自己就兼任了应急服务队的队长。
“我们社区提出的口号:为党和政府分忧、替天下儿女尽孝。可以让年轻的一代放心出去谋生。社区两委发动广大的志愿者,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志愿服务。”刘红卫说。
正是在建设“长者饭堂”的过程中,刘红卫和瓦窑湾社区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社区实际,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友爱、互助精神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瓦窑湾社区以"长者饭堂"为主阵地,打造了服务老年人的七大硬件设施,包括康复中心、门球场、退伍军人示范站、玻璃阳光步道、温馨茶室、三心亭等,还有红白喜事大礼堂、腊味集中熏制点、户外集中晾晒场等切合民生需求、实用的便民服务基础设施。社区居民通过志愿服务互帮互助,形成和谐、友善的氛围,切身感受到优质、幸福的社区生活。
“刘红卫同志确实尽了力的!我们也搞过工作,能搞得这么完善,那还真是不错的,从吃的到穿的、用的、行的都安排得很恰当。”肖玉泉老人说。
如今,瓦窑湾社区已经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学习雷锋4个100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湖南省文明社区等诸多荣誉,成为社区居民的温馨家园。
回顾这些年的社区工作,“兵支书”刘红卫常说是当年的从军经历锻炼了他。“把部队的不怕苦、不怕困难,可以说是勇敢、担当的这种精神带到了社区,带到了平时的工作岗位中。我想今后一段时间,社区的工作重心会朝着居家养老、颐养型社区品牌发展,把它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