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浏阳:AI助力抗美援朝老兵家人成功寻亲
从湖南浏阳到辽宁抚顺,一南一北,抗美援朝老兵蓝豪华一家跨越半个世纪的思念,终于在今年“五一”假期得以圆满。借助人工智能工具DeepSeek,蓝豪华的女儿蓝晴圆了父亲魂牵梦萦的寻亲之梦。
抗美援朝老兵蓝豪华的相关服役证件
蓝豪华是浏阳张坊人,1951年3月,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从家乡湖南浏阳应征入伍,跨过鸭绿江,投身抗美援朝战场。转业后,他在辽宁抚顺西露天矿工作,并在当地成家立业,于1972年5月1日去世。
“父亲去世时,我才9岁。”蓝晴回忆,当时家庭负担较重,且三姊妹年纪尚小,与浏阳老家的联系也仅限于几封书信。此后,随着行政区划调整,通信地址无法对应,渐渐与家乡亲人断了音讯。
尽管音讯断绝,但父亲清秀的面容、爽朗的笑声,以及那首他经常吟唱的《浏阳河》都深深刻在蓝晴的记忆中,“我们能感受到,歌声里饱含着父亲对故乡的思念。”
几十年悄然过去,蓝晴在收拾父亲的遗物时,她翻出几封泛黄的书信,但信封上的通信地址早已随时代变迁而变更,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取得联系,那份浓浓的乡愁又泛上了心头。
“我们把地址内容输入AI软件里,看看有没有用。”她的孩子提议借助科技手段。在把地址信息详细输入App后,屏幕上立刻跳出了一大段分析文字,还附有3个电话号码。
按照AI指引,当蓝晴拨通第二个电话时,事情便有了眉目。对方热情地告知了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最后联系到了张坊镇江口村。不到半个小时,一份飘忽几十载的牵挂有了着落。
今年5月1日,蓝晴带着儿子第一次回到父亲的故乡浏阳,奔赴一场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寻根之旅。她见到了从未谋面的本家大哥、大嫂、四哥、四嫂,还有许多亲戚,“虽然从没见过面,但亲人之间并不陌生,感觉到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血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