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榜样丨曹联孝:将军故里好儿郎
在开国将军唐天际的故乡——安仁县华王乡,有一位工作雷厉风行、办事敢做敢当的“兵支书”,他就是曹联孝。担任东桥村党支部书记后,曹联孝用4年的努力,将昔日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攻坚先进示范村,村民们对他大加赞赏,称他是将军故里好儿郎。
东桥村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儿童,劳动力稀少导致村里田地大量荒芜。曹联孝深刻体会到产业富民的道理,想极力改变这一现状,发展集体经济。
为此,他先是利用当地资源的优势,引进一家大理石加工厂,每年可安排200余人就业。
种植烤烟是当地的一个传统产业,为了使种植烤烟规模化,曹联孝带领村民将村里的土地集中流转起来,再从外地请来种烟能手进行种植,村民们平时为种烟企业打工赚取工资。今年,东桥村流转了320亩土地,一年下来可以为村民发放务工工资近30万元,村里还可以得到烟叶税返还收入8万元。
华王红薯粉是安仁的特色农产品,但苦于没形成规模,没有打出品牌,一直以来没给当地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曹联孝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在村里成立华王乡东桥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兴办了一个红薯粉加工厂,鼓励村民种植红薯,由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目前,该村红薯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带动了100余人就业,每人年增收入达2万元。
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曹联孝也不忘帮助村民个人致富。
村民曹小安无固定工作,有70多岁的母亲和2岁的儿子靠着他生活,家庭条件困难。曹联孝得知这一情况后,立马赶到他家里,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励他重燃生活信心,还亲自到农商行为他办理小额贷款,让他承包村里的一口鱼塘,请县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采取水下养鱼、水上养鸭的立体养殖模式,帮助他当年就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的日常休闲又成了曹联孝思考的问题。他多方筹措资金,在村里的空白地兴建了一个以党建为主题的小型文化公园。文化公园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还架起了一座促进村民沟通的桥梁。
对于未来,曹联孝也满怀憧憬,他说,只要东桥人民信任我、需要我,我会一直干下去,特别是要借国家乡村振兴的东风,要让东桥的乡亲们个个都富起来,让东桥村成为一个美丽、洁净的乡村振兴示范村。